喝茶,是一种情怀和意境,是人生一大乐事。
三毛的书中有段佳句,读来意犹未尽:
“人生如茶,第一道苦若生命,第二道甜似爱情,第三道淡如清风。”
品茶,亦是品人生。
煎熬沉浮,亦苦亦甜,正如人生的各个阶段,心态状态不同,滋味截然不同。
林语堂说:“捧着一把茶壶,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。”
一杯好茶,要经历煎熬翻炒,忍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,最后脱胎换骨。
人生也是如此,为生活和梦想打拼,千锤百炼后才有所得,没有任何捷径可行。
道家说:人生如茶。
头道水浑浊,就像人少年时期的茫然,摒弃泡沫,才能还以生活清澈;
二道茶苦涩,犹如人壮年时期的艰难打拼,万丈高楼平地起;
三道茶水最精华, 人到中年,积累了半生,正是硕果满满的时期;
四道茶清淡韵暇,步入老年,经历了种种浮华,看透人世百态,有留恋,有不舍,但终究学会了放下。
漫长一生,都浓缩于一杯茶中。
1.人生如茶,不过一拿一放
喝茶不过两个动作,拿起,放下。
拿得起,也要放得下,这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,更是一门心灵的大学问。
有一天,两个小和尚赶路,行至河边,遇到一个少女,被河水所阻,其中一个小和尚就抱她过了河。
他们又继续赶路,走了好久,另一个小和尚指责他的同伴:“出家人不近女色,你怎么能抱她呢?”
那个刚抱少女过河的小和尚叹息:“我早把她放下了,你怎么还想着她?”
“拿起”、“放下”虽说是两个简单的动作,但要真正做到,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拿起彰显的是能力,放下彰显的是豁达。
如果不懂得“放下”的艺术,我们就难免成为那个心胸狭隘而又怨气冲天的小和尚。
人活于世,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,不必去计较的,该放下时就懂得去放下。
这样你才能够腾出手来,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。
我们要有勇于拿起的能力,更要有舍得放下的胸怀。
2.茶需火候,人需时机
炒茶要掌握手法、力度与时间,讲究火候。
火候不到,没有口感色泽;火候到了,色香味俱全,沁人心脾。
这正如人生的运气和成功,需要时机。
《智慧书》中写道:
许多人,一心求快。
他们胃口很大,想在一日之中吞食汲取的养料,实际上一生都难以消化。
他们总觉得成功在望,妄想一下子把未来的岁月也吞掉。
他们事事匆忙急促,结果呢,往往欲速则不达。
人生需要全力以赴,来制造良机。
无人问津时,潜心蛰伏才是应有的姿态。
这个过程,好比我们熟知的荷花定律。
池塘里的荷花,每天都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,到了第30天,就开满了整个池塘。
然而,却是在第29天,开满池塘的一半。
也就是说,最后一天的速度等于前29天的总和。
居里夫人曾说:“所谓创造时机,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,努力加上自己的这万千分之一的力量。”
正在打拼的你,也许总是看不到希望,但是请不要沮丧,成长需要时间和阅历来积累。
人生如茶,也许会苦一阵子,但不会苦一辈子。
耐得住寂寞,才能守得住繁华。
静心做个长期主义者,火候到了,自然如茶般灵动绽放。
3.人生如茶,不过一浮一沉
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找到一位老僧,开解心中的苦闷。
老僧听完什么也没说,只是吩咐小和尚送一壶温水过来。
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中,倒入温水。
放在年轻人面前说:“施主,请用茶。”
年轻人呷了两口,皱皱眉说:
“这是什么茶?一点儿茶香也没有。”
老僧又吩咐小和尚:
“再烧一壶沸水送过来。”
老僧取了一个杯子,抓了把茶叶放进去,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。
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,一缕缕茶香飘溢出来,在禅房里轻轻弥漫。
老僧笑着说: